The article centers around Xu Yindao, the chief curator of the Larkspur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Film Festival (SLIFF) in South Korea. His work focuses on bringing awareness to human rights issues, particularly concerning China.
Xu Yindao emphasizes the lack of awareness among South Koreans regarding the human rights situation in China. He uses film as a medium to address this, showcasing documentaries that are banned in mainland China. These documentaries cover a range of issues, including:
These films are critically acclaimed, having won awards at variou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
Xu Yindao faces challenges in getting these documentaries screened in South Korea, due to low commercial value and lack of governmental support. However, he is encouraged by the emotional responses of young audiences who see these films as potentially reflecting their own future.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Xu's call for greater attention to human rights issues, suggesting that watching these films could be a first step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truth.
The festival itself, now in its fifth year,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initiative. It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these films and aims to use culture as a means of exploring human rights issues globally.
【大紀元2025年04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鄭香梅韓國採訪報導)根據國際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今年2月29日發布的《2024年全球自由指數》報告,滿分100分中,中(共)國僅得到9分,被列為「不自由(Not Free)國家」。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今年1月11日發布的《2024年世界人權報告》指出,中(共)國政府限制言論自由與信息獲取、打壓宗教信仰、迫害少數民族。
翠雀花國際人權電影節(SLIFF)首席策展人許銀道說,「儘管如此,中國人權現狀對大多數韓國人來說仍只是傳聞。」「我們最容易接觸到的媒體形式是電影,可是以人權為主題的電影要進入主流院線實際上非常困難。因此我希望通過舉辦國際電影節的方式,發現並展映這些不為人知的人權電影,通過文化形式探討人權問題。」
許銀道從小熱愛電影,為了能夠更多地接觸到電影,初中時就在電影院的小賣部打工。25歲以後進入電影行業,從事外國影片進口與發行。他曾將彼得‧韋伯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2004)、賈樟柯的《三峽好人》(2014)、以色列動畫紀錄片《和巴席爾跳華爾茲》(2008)等藝術電影引進韓國。此外,他還參與製作了《彷徨人世間》(2007)、《沒有樹的山》(2009),並曾擔任With Cinema及明寶藝術影院的代表,在韓國獨立電影界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許銀道接觸到脫北者,自此開始關注朝鮮人權問題,並由此萌生了通過文化形式推動人權運動的想法。在深入了解朝鮮人權問題的過程中,他逐漸注意到中國的人權問題。
作為電影發行專家,許銀道主動承擔起將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人權悲劇呈現在觀眾面前的電影節策展人的角色。從2022年開始,他著手挖掘並展映中國人權紀錄片,通過文化形式與韓國大眾探討中國人權議題。自那時起,許銀道每年都在人權電影節上與韓國觀眾分享被禁止在中國大陸上映的中國人權紀錄片。
他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提到:「我是觀看了一部關於孔子學院的紀錄片後開始關注中(共)國的文化輸出戰略。我原本以為開設孔子學院只是普通的文化交流,後來意識到是中共的文化滲透,其實是一種精神上的入侵。」
他所提到的紀錄片叫做《假孔子之名》(In the Name of Confucius),該片揭露了中共政府在全球設立1,600多個孔子學院的真實目的——這些學院不是單純的語言文化教育機構,而是被中共利用的宣傳工具。
許銀道曾積極推動該紀錄片在韓國IPTV平台上線,後又通過翠雀花國際人權電影節引進了聚焦中國信仰迫害的紀錄片《長春》(Eternal Spring)和《求救信》(Letter from Masanjia)等作品。
動畫紀錄片《長春》講述了2002年法輪功學員在吉林省長春市通過國營電視台信號插播未經政府審查的法輪功相關信息的真實事件。該片榮獲加拿大電影學院三項大獎,並被加拿大政府選為代表加拿大參加2022年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的官方參賽作品。
《求救信》是一個關於一封求救信漂洋過海的故事。故事開始於美國俄勒岡州的家庭主婦朱莉‧基斯(Julie Keith)在萬聖節裝飾品中發現的一封求救信。這封信是被關押在馬三家勞教所的法輪功學員孫毅祕密寫下並寄出的,信中揭露了勞教所內發生的虐待犯人的行為。朱莉將這封信公開後,引發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最終促使中共廢除了勞教制度。這部紀錄片在Hot Docs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上被評為「20部最受觀眾歡迎的影片」,並在影評網站Rotten Tomatoes上獲得100%好評。
此外,許銀道還在2022年第二屆電影節上展映了紀錄片《時代革命》(Revolution of Our Times)。該片以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為背景,記錄了香港市民捍衛自由與民主、反抗中共專制統治的運動。該片在2021年在第74屆戛納電影節首映,同年獲得第58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及台灣影史最賣座海外華語紀錄片。
在採訪中,許銀道表示,在韓國很難看到揭露中國人權問題的電影。據他介紹,目前要想在韓國正式上映中國人權紀錄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其商業價值較低,發行商和投資方普遍持保留態度。即使得以上映,也常因上映檔期不理想而難以吸引觀眾。
他坦言:「韓國政府也幾乎不支持,關於朝鮮或中國人權問題的影片很難得到政府援助。政府通常選擇性地支持關於性少數群體(性少數是指,性取向、性向認同或性行為與周圍社會的大多數不同群體)或殘疾人人權作品。真正需要被關注的人權議題,反而被忽視。」
儘管如此,許銀道從觀眾的反應中獲得了繼續前行的力量。他回憶道,首次引進《時代革命》時,觀眾總人數不足兩千人,但大多數是年輕人,「很多觀眾看完後流著淚說『這也許就是韓國的未來』。」
據許銀道說,去年一位觀看《求救信》的觀眾向他表示「如果不是神的安排,這封信根本無法被世人看見 」。
他說:「那封信流落到美國,讓發生在中國勞教所的情況大白於天下,又通過電影傳遞到觀眾眼前,有人說因此感受到神的存在,我自己聽了也感到震撼。」
感慨之餘,許銀道也希望通過此次採訪向多年來參與人權電影節的業界人士以及觀眾表示感謝。「今年是第五屆翠雀花國際人權電影節,海外電影人都在關注翠雀花國際人權電影節,但是韓國國內卻仍鮮有人知。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我們能走到今天,多虧各電影從業者和觀眾的支持。」他說。
許銀道呼籲年輕人在人權電影節期間前來觀看相關作品,他表示,「觀看一部電影,或許會成為接觸真相的第一步。」
翠雀花國際人權電影節(Larkspur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辦於2021年,旨在「以文化的視角審視全球人權議題」。翠雀花的花語即是正義與自由。今年第5屆電影節將於5月30日在首爾永登浦KBS大廳開幕,持續5天上映關注世界各地人權問題的作品。今年電影節還將特別設立「中國人權」單元,展映包括上述紀錄片在內的7部相關影片。
責任編輯:林琮文#
Skip the extension — just come straight here.
We’ve built a fast, permanent tool you can bookmark and use anytime.
Go To Paywall Unblock Tool